陈云从翻看记录学子信息的笔记本
核心提示
他是一名普通工人,却从1996年开始助学,至今总共捐助140名学子,共计12万余元;有时候工资还没发,他就找亲友借钱去资助,过后再还上;对自己,他却能省则省,衣服鞋子穿破了也舍不得扔。他就是安溪金谷镇尚芸村的“助学专户”陈云从。
助学18年 140名学子受惠
今年68岁的陈云从须发皆白,皮肤黝黑。因为家境贫寒,他读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外出打工,后来到厦门一公司工作,1998年退休回安溪养老。
陈云从的助学之路是从1996年开始的。公司每到夏天都会给员工发放防暑降温费,有感于此的他拿出自己的防暑降温费,捐给了安溪金谷镇尚芸小学,用于奖励优秀的孩子。一开始,他资助的范围都在金谷镇。2000年,他开始订阅《泉州晚报》,无意中发现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,这让他感慨良多,“我辍学后吃了不少苦,不希望这样的事再发生在新生代身上。”于是,他开始将资助范围扩大到全县的中小学,2005年以后,更是进一步扩大到泉州一中、泉州五中、泉州七中。如今,受惠的学子已经达到140名。
陈云从赶到本报的助学活动现场发助学金 (资料照片)
学骑摩托车 第一时间上门资助
只要得知学子们获奖或高考取得佳绩,陈云从都兴奋不已,一心想着第一时间为他们送去奖励。去年4月,安溪三个学子参加化学竞赛获得佳绩,看到《泉州晚报》上的报道后,陈云从一夜无眠,第二天赶紧找人借来2000元,交到学子手上。
为了能更快地为学子送去助学金,50多岁时,陈云从开始学骑摩托车。找不到学子的家庭地址时,他就把钱送到教育局或报社,让其转交给学子。
有时,因为需要帮助的学子家比较远,他一大早就去搭车。为了节省开支,他都是自己带上米饭和地瓜。“有时他出去助学回来得晚,到下午三四点才吃午餐。”陈云从的妻子郭淑明说。
为攒更多钱 退休后开店种茶
采访中,记者发现陈云从家中有不少老物件。30年前购买的风扇还在用,转动时咔咔作响;一台17寸电视机,是2000年购买的;在他家中,还保留着用柴火做饭的灶台。
“他对自己的吃穿很随便,衣服、鞋子已破了好几个洞,还是舍不得扔掉。”郭淑明的话语间透露着心疼。她说,老伴一件中山装已穿了30多年,夜里看电视时也总关上电灯。在老伴看来,该节省的一分钱也要节省,该花的一万元都要花。为了攒更多的钱来资助学子,老伴退休后开了10余年的杂货铺,还种植了3亩多的茶园,双手因此结满老茧。
陈云从的善举获得了众人的赞许。2010年,安溪东溪中学邀请他到学校演讲;从2007年至今,每年春节,泉州七中的领导班子都会登门拜访。“他总是追着给别人发奖学金和助学金,是名符其实的热心人!”安溪一中校长傅鸿彬这样评价道。
(来源: 泉州网-泉州晚报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