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经岭村村干部接受报道团记者采访
经岭村藤铁厂
村干部带领报道团参观经岭村村容村貌
经岭村宣传栏
安溪县城厢镇经岭村在10年前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后进村。近年来,该村艰苦创业,闯出一条“以工带农、工贸联动、和谐发展”的发展路子,使得经岭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。如今,经岭村正积极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本台“喜迎十八大美丽乡村行”报道团将带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幸福的小山村。请听报道:
还没到经岭村采访前,就听安溪的同行说起过,当地曾流传一句顺口溜,“经岭肚不饱,辛苦收成少;儿媳妇难找,姑娘往外跑。”用来形容以前村里的贫穷,但是如今的经岭村,已然成为一个宜居、宜商、宜住的幸福村!姑娘不再往外跑了,反而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、外地企业“下嫁”经岭村。
闲聊当中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,要不是路边的指示牌写着“经岭村”几个字,我们都会误以为还在前往经岭的路上,因为眼前这一条平坦宽阔的公路,足足有10多米宽,可容纳4个车道,一点都不像村路。两旁绿荫葱郁,路上干净整洁。一路前行,只见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洋楼拔地而起,错落有致,在阳光下熠熠(yi)生辉。绿树掩映中,村民品茶聊天悠然自得;秀丽的文化广场、人工湖畔、村民公园,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美景。村里的商贸超市、集贸小区、文体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村民足不出村,就过起了连城里人都向往的“别墅生活”。
谈到村里这几年的变化,村党委委员卞会珍深有感触,24年前,她从南京远嫁安溪经岭村。第一次随丈夫回乡,弯曲的土路泥泞不堪,山沟沟里一派穷困潦倒的景象:摇摇欲倒的夯(hang)土房,猪栏、鸡棚搭在路边,粪便、浊水四处流。如今,水泥铺成的新路绵延3公里,通往家家户户门前。村里400多户人家有300多辆私家轿车,村民都过起了幸福的生活。“刚来的时候我们这没有水泥路的,全是泥土路,我是从城市过来的,看到以后连脚都不敢下去。现在呢,像他也是外地来的,你现在把我们两赶我们都不会走。娱乐我们这边文化广场、电脑啊、文艺活动啊我们都有了,为什么很多外地工人都要跑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来呢,第一个我们这边环境好,第二个工资也很高,他何乐而不为呢。”
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,能够让曾经的贫困后进村有如此巨大的改变呢?经岭村支部书记黄俊杰曾经在外经商,生意做得很大,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,他毅然放弃了外地生意,回乡带动家乡发展,成了一名“倒贴”村官。在他的带领下,村里逐渐摸索出一条工业立村的新思路,坚持以工带农、工贸联动、和谐发展,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山村。
针对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,该村把目光放在发展麻竹产业,全村种植1000多亩麻竹,并创办绿色食品加工厂,形成生产、加工、营销一条龙服务的麻竹产业。经岭村还以“土地出租转让制”的方式,建起了面积200亩的一期工业区,引进大型藤铁工艺厂,年产值达4亿多元,年创税利上千万元。在项目的带动下,净水厂、食品厂、商贸、餐饮等服务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,解决了2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,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化。村民孙梅春原是农妇,七八年前她进入工艺厂做上漆和包装工作,现在每月收入达到了3、4千块。她说,自工业区建成后,外出务工的男人们回来了,在家带娃的女人们也有了活干。“原本也是在干农活,现在在这个厂里面,工资是比别的地方要高,自从建了这个厂后我看这个村的变化是很大的,一些人的收入还是个方面都比较容易、比较轻松了。”
同时,经岭村还积极做好“筑巢引凤”工作,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、外地企业的入驻。来自温州的涂旭勇以前在东北做水暖生意,看中这边的各方面优势,去年他就把厂区搬来经岭设在二期水暖工业园区内,之后又把全家人都带到这里安家落户。“上面也比较好,另一个这边村民也是很喜欢我们过来,也很方便因为路好啊。我们也想把这边搞成一个龙头基地,就我的理想就是说想把这边搞一个我们温州的(水暖)基地。”像涂旭勇这样的“新经岭人”还有1500多人,他们也为经岭村的发展贡献着力量。
谈到未来的发展,村支书黄俊杰信心满怀,他们将大力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建设,进一步拓展工业园区,发展农业观光旅游,努力把经岭村打造成安溪旅游前沿阵地。“准备发展经岭村的第三期工业园区,打造乡村游、农业观光这一块,现在有规划了一个人工湖,打算以后做一个山区的水上渔村。”
这一路走来,我们感触颇深,一个个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脱胎换骨,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副“村庄秀美、环境优美、生活甜美、社会和美”的美丽乡村蓝图正在全市铺开,我们有理由相信,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,广大农村的面貌,将会变得越来越好!
来源:泉州广播网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