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务院近日印发的《“十二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,对太阳能产业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,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。尽管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正在遭遇史上最为严寒的冬季,光热发电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应用,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还是给人们带来许多美丽想像的空间!一些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再次释放出唱荣太阳能产业的信号。
实现装机目标降成本是关键
去年出台的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,“以西藏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云南等省区为重点,建成太阳能电站500万千瓦。”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,“2015年,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。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的四倍以上!有关专家认为,要达成以上目标,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为主要技术发展方向。而规划专门提出,“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、器件使用寿命和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为目标,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新工艺和新装备;积极推动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新设备、新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商业化发电示范。”就光伏发电而言,2008年8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伊泰集团205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和上海崇明前卫村1兆瓦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为4元/千瓦时(含税)。而我国去年确定的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为1.15元/千瓦时和1元/千瓦时,虽然光伏上网电价在短短几年间下降了近四倍,但目前这个价格比常规能源发电电价还高一倍以上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我国光伏设备产能和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,但是目前,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,从国外进口的光伏设备数量反而增加了,这说明我国光伏设备的技术水平、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如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、器件使用寿命及光伏发电的应用技术得到提升,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必然会降低。
至于太阳能热发电,我国起步较晚,目前仍无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运行,近年欧美地区却发展较快。目前,国外太阳能热发电价格在每千瓦时0.2欧元左右,到2020年有望降低到每千瓦时0.05欧元。
《国家能源科技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提出,推进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向可承担基础负荷方向发展,2015年实现规模化电站年发电效率不低于15%、发电成本降至1.5元/千瓦时、每天可连续发电12小时、发电期间负荷变化率小于5%的经济与技术指标。基于《“十二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和现有技术基础及需求,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认为,发展光热发电应依托示范电站建设,掌握规模化电站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,关键技术逐个突破,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,启动商业化市场,加快推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规模化应用步伐。
促进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应用
资料显示,我国连续5年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都是世界第一。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,却仍是使用小国,85%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,内需迟迟不能打开,截至2011年年底,全国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214.30万千瓦。对此,一些专家学者支招: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,另一方面要推进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。这次出台的《“十二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可以说汲取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与建议。
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普遍和成熟。德国、意大利等国的光伏建筑应用占比已达80%以上。在美国,2010年光伏建筑应用有67%在非公用建筑上(居民与商业建筑)。与此形成比照的是,中国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.1%,远落后于发达国家。而其中的关键原因,就是光伏发电自身缺陷和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造成的上网难,同时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,电网未覆盖到位,发出的电难以外输。而推广光伏分布式发电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,带领中国光伏产业突破目前的困局,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“春天”。
为推动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,加快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,相关扶持政策也有望于年内不断出台。有消息称,《光伏产业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将于近期公布,根据基本确定的规划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新增装机将鼓励建设以金太阳、金屋顶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主。
太阳能热发电现在还处在商业化运行的前夜,在商业化之后也应走集中并网与分布式应用的道路。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此前亦曾撰文指出,“自发自用”模式是新能源发电、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。如能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,可免除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之患。
|